父亲,是照亮孩子前方的灯塔
父亲,是照亮孩子前方的灯塔
文|刘平易(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、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。文章发表在《中国教育报》《中国青年报》《现代教育报》《北京晚报》《北京青年报》《中华家教》《家教指南》《家庭教育》等多家教育媒体作者。)
在一次篝火晚会上,老师让学生们站起来发表即席演说,题目是“我的父亲”。
孩子们纷纷上台,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的父亲。有人炫耀父亲的力气大,有人以父亲会做家事为荣,还有的孩子则骄傲地说,父亲会在睡前讲故事给他听。
最后轮到马克站起来发言,他一上台便大言不惭地说:“我爸爸能爬上最高的山,能游过最深最大的海洋,能打败世上最凶猛的野兽,能制作出世界上最好最帅的玩具狗……”
全班小朋友听了无不肃然起敬。
不过,这时马克的神情忽然转为暗淡,小声嘟囔着说:“但是,平常他只是坐在那里看电视!”
平易教育心得:
有人说过:“一位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。”
父亲在孩子的心中永远都是最伟大的,但是作为父亲却有多少时间使用在孩子身上呢?孩子的童年不可重来,他的童年只有一次,应该无比的珍惜,因此不要让忙碌的工作及无谓的应酬,成为亲子之间的隔阂。
与孩子分享一些空间,让孩子因你而骄傲吧。
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是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,所以,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深远和至关重要的。如果一个父亲能够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,能够有固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,一起做事情,对孩子的成长就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,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。
可是,当下父亲在家庭中缺位的现象很严重,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,特别是“伪娘”的出现,更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。“伪娘”意思是说男孩子的言谈举止过于柔性化,失去了男子汉的气质,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出现,很大程度上和父亲缺席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。
作为一名父亲,这个角色比任何一种职业角色都重要,如果在家庭中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,其它的工作不管有多出色,也只能是徒劳无功,也将会是不称职的。
父亲,首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!父亲在培养孩子做人方面起着什么作用呢?这可以分两个时期来看。
第一个时期是在孩子3岁至6岁。
俗话说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。这一时期父亲起到的作用有几点。
首先,让孩子形成性别认同。对男孩而言,这一时期喜欢模仿父亲的一些言行,从对父亲的认同获得自己性别的认同,也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习得男性化的性格特质。这时,父亲的教育与鼓励,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毅力、意志力、抗挫力,人际交往能力、判断力,以及果断、勇敢、拼搏等一些特质。对女孩而言,父亲是生命里第一个亲密的男人,她会从父亲对母亲的爱,来认同和接纳自己的女性身份。父亲身上的一些特质与习惯,以及她与父亲的关系,对其以后与异性的交往,和寻找人生伴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其次,这时期的父亲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与边界感的时期。父亲——在孩子的意识里代表着社会规则。这时期的孩子对社会充满了好奇,他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试探人生的第一次,也就是通过对外界的探索,来获取自己内心的需求与好奇,小心翼翼的试探底线、试探边界。这时,父亲必须来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,什么时候做,尤其是孩子犯错后,要立即采取恰当和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,以孩子比较好接受的方式适当的给予相应的惩罚,这会在孩子成长中竖立起边界感与规则感,有利于他在学校遵守校规,进入社会后遵守法律。
第二个时期,则是孩子6岁至18岁的青春期。
以纽特思特帮助的近千案例里来看,基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:父亲的缺位,让孩子不管是行为上还是心理上更叛逆。
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自主期,也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期,其实,此时,孩子适当的叛逆是正常的,是值得肯定的。他会通过跟父母不一致的行为和作法来摆脱父母,不再依赖父母,以获得人格的独立。因为他们想告别童年,想长大,不希望父母仍然把自己看作小孩子来对待。
所以,他们争取独立的行为,被父母看作是叛逆。而事实上,因为未成年,心智不成熟,有些想法和做法一定会不符合社会要求,这就需要父亲的陪伴、引导、支持与鼓励。
父亲在青春期的孩子身旁,就犹如“定海神针”,会让孩子得到支持与力量,更会让孩子有一种安全和归属感。父亲的理解、认同、鼓励孩子,能够让孩子认同“我已长大,我要承担更多的责任”。
青春期的孩子也会试探或超越一些规则与边界,父亲同样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教育,给他建立更为具体的,更为细化的规则感与边界感,让孩子不至于成为“脱缰野马”,能及时让孩子走上正规,为孩子的成长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。
(本文为刘平易原创,选自家庭教育刘平易的博客)
延伸阅读:
改变教育,从这里开始——校长传媒(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)
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
投稿邮箱:xiaozhangchuanmei@qq.com